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和平的回响”活动将《宪章》序言金句投射于秘书处大楼,以光影艺术提醒世人铭记历史、守护和平,并呼吁在挑战中坚守初心、重振多边主义。
庆祝慈善:危机时刻的生命线
慈善在减轻人道主义危机最严重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补充了医疗、教育、住房和儿童保护等公共服务。国际慈善日的设立旨在推动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国际慈善日定于每年9月5日举行,以纪念加尔各答的特里萨修女逝世周年。她曾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表彰她在“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贫穷和苦难所做的努力”。
慈善在减轻人道主义危机最严重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补充了医疗、教育、住房和儿童保护等公共服务。国际慈善日的设立旨在推动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国际慈善日定于每年9月5日举行,以纪念加尔各答的特里萨修女逝世周年。她曾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表彰她在“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贫穷和苦难所做的努力”。
2025年8月29日 — 联合国负责欧洲、中亚和美洲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延恰周五在安理会召开的紧急会议上表示,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平民的大规模袭击,可能迅速削弱该国实现持久和平协议的希望。
2025年8月29日 — 周五,在以色列加大对加沙最大城市的军事行动之际,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主任专员拉扎里尼再次紧急呼吁在加沙实现停火。
2025年8月29日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周五通过发言人对快速支援部队在苏丹北达尔富尔法希尔市持续发动袭击深表震惊。
地球表面分布着超过一亿个湖泊,这些湖泊不仅提供了全球90%的地表淡水,还与补给河流共同维系着约6000万人的生计。然而,在气候变化、过度取水和污染的多重压力下,全球湖泊正面临萎缩、泛滥甚至生态死亡的严峻挑战。联合国环境署专家戴安娜·科潘斯基指出:“我们必须扭转这种衰退趋势,否则将为依赖湖泊生存的数亿人带来灾难性后果。”在首个世界湖泊日(8月27日)到来之际,环境署深度解析了全球湖泊面临三大威胁,并提出关键解决方案——通过综合管理、流域治理与数据投资,守护这些维系人类生存的珍贵资源。
知识如何转化为抵御灾害的行动力?世界银行指出,“实用的专业知识对于增强抗灾韧性至关重要”。面对新兴经济体灾害保险覆盖不足的挑战,以摩洛哥、土耳其通过公私保险伙伴关系有效应对2023年地震为例,指出该模式在提升保险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上的价值。通过公私保险伙伴关系,两国有效分摊了灾害成本,世界银行集团学院为此推出“灾害风险金融研习班”,汇聚多国官员、私营部门及专家,通过三大路径推动改革:借鉴成功案例的一手经验、聚焦规模化实践步骤、促进跨境同行学习。
“依靠这些马铃薯我盖起了新房,供孩子们上学读书。过去种马铃薯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如今它已成为我安身立命的根本。”莱索托农村妇女比索恩·迪霍洛的这番话道出了该国无数小农的心声。2022年莱索托加入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倡议,通过提供改良种薯、技术培训和市场对接,帮助750户农民从自给农业迈向商业化经营。生产率提升20%、女性参与占比超60%、青年纷纷返乡创业——这些成果清晰表明,马铃薯已成为该国推动妇女赋权、保障粮食安全、驱动经济转型的种子。
数千年后,我们如今建造的高楼、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将化作形态各异的遗迹遍布全球。现代的塑料、混凝土和电子产品,或将成为未来地层中的“技术化石”,长久存续,向后来者诉说人类文明对地球留下的深刻印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联合国宣布成立,并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确立为主要目的之一。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预防冲突、促成冲突各方达成和平、维持和平及创造让和平延续发展的环境。
自1945年起,联合国的主要优先事项之一是“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提升人们的福祉仍是联合国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全球对发展的理解在不断改变,如今各个国家达成共识,认为能促进繁荣、增加经济机会、提升社会福祉和改善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提供最佳的路径。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安理会有15个理事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每个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宪章》规定,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安理会的决定。
作为世界上唯一真正具有普遍性的全球性组织,联合国已成为解决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解决的超越国界的问题的最重要的论坛。
观看或收听联合国以及遍布全球的机构、基金和方案制作的音视频节目。
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和平的回响”活动将《宪章》序言金句投射于秘书处大楼,以光影艺术提醒世人铭记历史、守护和平,并呼吁在挑战中坚守初心、重振多边主义。
日前,联合国合唱团与联合国交响乐团携手多家纽约地区的民间音乐团体,在殿堂级的卡内基音乐厅进行了公演。近300人不仅共同表达出对于和平的呼唤,还向即将迎来八十华诞的联合国献上了一份真挚的礼物。让我们跟随《联合国新闻》的镜头一起去现场聆听和平之声。
今年3月,秘书长古特雷斯启动"联合国80周年倡议",旨在降本增效、简化程序、增强透明度和问责。这场改革究竟是"刮骨疗毒"还是"UN版广进计划"?本期视频深度解析联合国的生存之战。
联合国在1945年成立时,机构的设置和规则的制定反映的是当时的世界格局。从那时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非殖民化进程使得80个国家获得了独立,并加入了联合国大家庭,同时一度被称为世界南方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了经济腾飞,地缘政治更是在不断演变,联合国的改革势在必行,而联合国改革的关键在于其核心机关——安理会的改革。在今天的节目当中就让我们来了解最新一轮有关安理会改革的讨论。
来自联合国系统遍布全球的机构、基金和方案带来的精彩照片。
“给予关注,是最稀有、最纯粹的慷慨。”法国哲学家西蒙娜·韦伊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艺术家韩枫在其摄影系列《礼物》中的创作精神。在韩枫的镜头下,日常物件不再平淡无奇。摇摇晃晃的南瓜、有了缺口的瓷碗、看似静止但实际却在游动的带鱼、正在凋谢的花朵——所有这些物件不仅是作品的主题,更是一种姿态,悬停在记忆与游戏之间的某个瞬间。韩枫巧妙地运用由美食、器皿和灯光构成的语言,汇聚成了一本极富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视觉日记,模糊了静与动、记忆与游戏的边界,让微不足道的存在低声讲述生命与时间的故事。这组曾在波士顿、上海等多个城市展出的作品提醒我们:美,往往藏身于微小与不完美之中。
“我想制作角色更出色的电影,并专注于优秀的剧本。”马尔代夫导演马尔代夫电影人沙明·尼赞(Shamin Nizam)如是说。从童年观看父母租来的VHS录像带启蒙窥见世界,到成立马多希普工作室(Madhoship Studio),他将好莱坞级叙事注入广告与电影,用《维斯卡》(Vishka)等作品打破类型局限,推动马尔代夫国产片从爱情家庭剧迈向多元题材。拥有200多个有人居住岛屿的马尔代夫只有一家电影院,面对由此带来的发行困境,尼赞坚持制作体现“当今世界人们生活”的作品。而今,随着版权法修订与新生代影人崛起,他相信:马尔代夫电影正走向破圈的前夜。